失眠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焦虑症 头痛 精神衰弱 强迫症 精神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哈尔滨焦虑症医院 > 抑郁症 >

抑郁无情 调节有方

来源:哈尔滨焦虑症中心 在线预约 | 在线咨询

  笑里藏“刀”要警惕

  人类至少有18种独特的笑,如开怀大笑、腼腆的笑、皮笑肉不笑、奸诈的笑……但以下两种笑尤其需要人们认真对待:

  自笑是病态

  李某,因为父病又加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听到汽车声就惶恐地说:“社会大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地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见天?”有时说自己“是个已死的人,虽然还会走路说话,实际上已不存在”。问其为何时哭时笑,他说:“这也是那位死者强加给我的,支配我的,我哭笑都不受自己支配,不该哭时哭了,不该笑时笑了。”病人自称像个“木头人”,本该痛心的事可就是没有心痛的感觉。本例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符合偏执型的诊断标准。

  高兴过度也是病

  28岁的小王无明显的原因,突然出现兴奋话多症状。他到单位里无理取闹,非要领导打报告到省里批钱给他,否则就要罢免领导的官。稍不顺心就发脾气、骂人,有时甚至动手打人、砸毁家具。他不劳动,称要做生意,多赚钱,一有钱就买烟酒,买图书散发给不认识的人。夜晚,小王很少睡觉,总是忙碌不停,有时在马路上指手画脚,吹口哨,拦汽车,称是指挥交通,被公安局收容后在所里无理取闹,大骂公安人员,称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很多亲戚当大官,自己马上就会做官。公安机关难以管理,送到新华医院心理科住院治疗。经诊断,小王是一个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

  据其母诉说,小王是独子,出生时一切正常,幼年发育尚好,8岁读书,成绩尚可。19岁参加工作,病前工作能力和表现均可,未婚恋。其父母认为小王住院是错送,难以理解。

  他究竟是不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呢?我们给他做了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析。根据他表现兴奋话多,无故指责他人等表现,认为他这些症状是情感高涨的表现,而情感高涨是躁狂症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情感高涨的病人表现为愉快、乐观、持久的喜悦,除体验到周围一切都是充满生气、无限美好外,自我感觉也极为良好。病人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洋溢着欢乐的戏谑和风趣的神态。情感的高涨不仅生动、鲜明、持久,而且与内心体验相一致,故具有感染性,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其次,他逢人一见如故,滔滔不绝,自吹自擂,整日忙碌,爱管闲事。这些表现是思维奔逸的表现。思维奔逸的病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概念一个接一个产生,呈明显言语运动性兴奋。虽然病人联想加速,反应敏捷,但却流于肤浅,缺乏深思熟虑。他在马路上指手画脚,吹口哨,拦汽车,称是指挥交通,称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些表现都是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内容。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主动热情,爱串门,好管闲事,喜欢热闹场面,忙忙碌碌,片刻不停,但往往做事有头无尾,不能善始善终。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是躁狂症的特征性症状,故对小王的诊断是正确的。

  抑郁无情调节有方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两至三倍,患者备受折磨。下面介绍四种自我:

  1、体育。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一定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做健身操为例,内容包括跑步、跳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一样的效果,医师们建议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加大距离,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在开始锻炼时,须经医生同意。

  2、营养。许多医生认为,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有医师认为,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单一营养物质也能引起抑郁症,所以人们多吃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像粗粮、鱼等。患者应服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这些都是人们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3、精神。抑郁症患者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和他自己的。为了改变这种错误观点,洛杉矶精神医疗的医师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动。因三词的英文字母均以A开头,故称“三A法”。明白: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回答: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先写下自己的错误想法,再写下一个较为实际的选择答案,其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写完,询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然后再问自己:“从另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行动: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换一个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则应修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寻找新的工作。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

  4、交际。研究表明,善于与人结交者比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在精神状态上要欢快得多。美国某精神健康研究室比较近发起了一场运动,口号是“朋友乃良药”。他们认为,社会支持甚至可使人延年益寿。

  “微笑”的抑郁更隐蔽

  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病人总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反应迟钝、无趣、无欲、无望、无助、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很少人将抑郁症患者与微笑联系起来。然而在临床中,的确有一小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这部分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强作欢颜。这种微笑性抑郁症比较青睐那些高学历、有相当身份、有地位、事业有成的人士。

  还有一部分恢复期的抑郁症患者,由于社会的偏见,对精神病人存在歧视,有的患者在即将回归社会的时候,害怕因为得过精神病,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没面子,怕别人看不起,出现自杀。另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和家人朋友的注意,为自杀创造条件。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警惕和防范。

  这些“微笑”的抑郁症患者,“微笑”过后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寂寞和极端的抑郁境地。患者的亲友要争取早发现,使他们早就诊,尽早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并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不被表面的“微笑”所迷惑,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上一篇:儿童抑郁症的识别与护理

下一篇:抑郁症的危害:你造吗

医院简介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是经卫生部门审批建立的脑科专科品牌医院。医院拥有多位主任、副主任医师坐诊,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医院树立以病人至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