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696-3510
      得了精神障碍怎么办?这是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比较关心的话题,也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精神障碍的质量包括药物、心理、物理等。本文主要介绍精神障碍躯体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精神障碍怎么办的问题。
      精神障碍怎么办&mdash &mdash 精神障碍躯体治疗
      精神障碍的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是改善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和基本措施。电抽搐治疗在精神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一席之地,而曾经广泛应用过的胰岛素休克治疗和神经外科等现已很少或限制使用。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对大脑及其障碍的了解有限,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可以说仍然是对症性的、经验性的。精神药物在传统上按其临床作用特点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此外,还有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精神振奋药和改善脑循环及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的脑代谢药。
      多数精神药物是亲脂性化合物,易于肠道吸收和通过血脑屏障,比较终到达脑部而起作用。除锂盐外,多数精神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过量中毒不易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清除。精神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导致极性增强、亲水性增加,有利于肾脏排泄。精神药物也可通过乳汁排泄,故服药的哺乳期妇女需放弃哺乳。肝脏的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英文缩写CYP,有不同的亚型,如CYP1A2、CYP2D6等)的活性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并且会受到某些合用药物的抑制或诱导,因此剂量的个体化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临床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除锂盐外,大部分精神药物所作用的受体部位也是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多数精神药物治疗指数高,用药安全,但锂盐的治疗指数低,安全性小,需要密切监测浓度。应用某些精神药物如苯二氮类可导致耐受性,使药效下降。药物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可以引发毒性不良反应。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三环抗抑郁剂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合用,可以促发5-HT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和三环抗抑郁剂合用,可以引起胆碱能危象。
》》点击在线咨询,与医师在线交流!《《
      电抽搐治疗
      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已推广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该方法是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更为安全,也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适应证包括: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证包括: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其中脑肿瘤或脑动脉瘤尤应注意,因为当抽搐发作时,颅内压会突然增加,易引起脑出血、脑组织损伤或脑疝;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瘤及心功能不全者;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利血平治疗者;老年人、儿童及孕妇。
      常见的并发症有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可逆性的记忆减退、全身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无需处理。由于肌肉的突然剧烈收缩,关节脱位和骨折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脱位以下颌关节脱位为多,发生后应立即复位。骨折以4~8胸椎压缩性骨折多见,应立即处理。年龄大、治疗期间应用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药物的患者,较易出现意识障碍(程度较轻,昼轻夜重,持续的定向障碍,可有视幻觉)和认知功能受损(思维及反应迟钝、记忆和理解力下降)。此时,应停用电抽搐治疗。
      希望通过对以上精神障碍治疗方法的介绍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认识&ldquo 精神障碍怎么办&rdquo 的问题。此外,药物治疗及电抽搐方法都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在选择这两种方法治疗时应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果想更详细的了解治疗方法还可向在线医生咨询。